学院肇始于1968年,依托冶金和化工行业的发展,五十多年来,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行业影响力不断增强。学院现有土木工程、安全工程、建筑学、工程管理、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6个本科专业。其中土木工程专业为国家一流专业、安全工程和工程管理专业为上海市一流专业。拥有2个专业硕士工程类别:资源与环境、土木水利。在资源与环境、土木水利、管理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风景园林5个学位(方向)点招收硕士研究生。 学院拥有一支高素质创新型教学科研队伍,现有教职员工101人,专任教师83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35人,高级职称占比54%。博士学位65人,占比78%,双师型教师占比90%。现有本科生1813人,研究生276人,留学生7人。 学院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理念,以产教融合和AI+为抓手,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近三年,学院共计建设上海市一流课程3门,上海市重点课程6门,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 上海学校课程思政示范团队1个,校级“引企入教”课程建设6门,校级重点课程建设9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分中心1个、示范专业2个、示范课程群2个、示范课程11门等课程思政建设项目。教师荣获上海市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2人次,二等奖2人次等多项教学奖项。 近年来,学院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实验室面积4300多平方米,仪器设备设备2193台套,总值6010多万元。学院建有建筑与土木工程上海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校企合作的智能建造技术产教融合创新中心、安全与应急产业研究院等多个教学科研平台,形成了“城市更新低碳规划设计”“工程结构低碳化建造技术”“工程结构诊断及性能提升”“能效评估及新能源开发利用”“工业安全与健康”“矿井结构安全评价及控制技术”“工程风险评价及智能控制管理”等七大稳定研究方向。近五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科研项目20余项,完成各类科研项目466项,授权专利175余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73余篇。 学院高度重视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不断提高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每年组织学科竞赛10余项、互联网+项目达300余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近300项,学生累计获奖200余项。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工程管理等专业每年约百余名学生完成1+X(BIM)证书的培训和考试,建筑学专业的建造节和红色模型展(连续14年)得到媒体广泛报道和宣传,具有较高的社会影响力。 学院致力于和国际知名高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努力打造特色品牌,用双学位的合作办学模式让我院学子能够拥有更好的出国留学机会,目前双学位合作有匈牙利佩奇大学、西英格兰大学和英国伯明翰大学等高校,近三年共有55名学生参加“4+1”或“3+2”的双学位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