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评报告1-7

1.学生

学院在学生工作方面,采取多种措施吸引优质生源。专业教师、班导师、辅导员、助理班导师、学生骨干合作开展学业指导,成立各类学习和创新团体,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入学教育、专业讲座、社会实践、科技创新、专业竞赛、学科型社团等活动。有专门组织负责开展就业指导、职业指导和心理培训。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有完整的跟踪反馈机制、明确的预警和帮扶措施、规范的转专业及国内外交流制度和学分认定规定。

 

 

2.培养目标

本专业社会需求旺盛,培养目标面向国家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以及相关行业,符合社会需求、学校定位;通过多种渠道保证学生、教师和社会相关者了解本专业培养目标。毕业生主要在土木工程相关行业的一线企业就业,具有较强的社会竞争力,培养目标满足社会需求并反映了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具备的能力和发展预期。本专业培养目标评价与修订制度完善,评价与修订过程有行业企业专家和毕业生参与。通过执行相关制度,本专业能够定期对培养目标进行评价和修订。

3.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土木工程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分析土木工程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解决方案:能够设计满足土木工程特定需求的体系、结构、构件(节点)或者施工方案,并在设计环节中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在提出土木工程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时具有创新意识。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采用科学方法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收集、处理、分析与解释数据,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并应用于工程实践。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土木工程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标准,评价土木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和运行的方案,以及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包括其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土木工程师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土木工程专业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了解中国国情、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做到责任担当、贡献国家、服务社会。

(9)交流与协作:能够就土木工程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表达或回应指令。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在解决土木工程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的实践中,能够在多学科团队中积极与他人协作,既能做好个人、团队成员,也能承担负责人的角色;

(10)项目管理:在与土木工程专业相关的多学科环境中理解、掌握、应用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

(11)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具有提高自主学习和适应土木工程新发展的能力。

专业毕业要求与认证标准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本专业毕业要求

认证标准毕业要求

说明

1.工程知识

1.工程知识

对应

2.问题分析

2.问题分析

对应

3.设计解决方案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对应

4.研究

4.研究

对应

5.使用现代工具

5.使用现代工具

对应

6.工程与社会

6.工程与社会

对应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对应

8.职业规范

8.职业规范

对应

9.交流与协作

9.个人和团队

交流与协作”对应“9.个人和团队”和“10.沟通”两条的内涵

10.沟通

10.项目管理

11.项目管理

对应

11.终身学习

12.终身学习

对应

本专业11项毕业要求对应并完全覆盖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中的 12 条毕业要求,能完全支撑培养目标的实现,建立了各类课程和教学活动支撑11项毕业要求31个指标点的对应关系矩阵,构建了毕业要求达成度的评价方法和机制,以2013级学生为样本开展了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结果为达成。

4.持续改进

本专业建立了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并将主要教学环节质量考核结果用于专业持续改进。建立了毕业生跟踪反馈及行业专家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根据近四年对培养目标的反馈,进行持续改进,对人才培养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5.课程体系

本专业课程设置能支持毕业要求的达成;有企业和行业专家参与课程体系的设计,将行业发展的需求融入其中;各类课程设置符合认证标准的要求;工程基础类课程和专业基础类课程能体现数学和自然科学在本专业应用能力培养,专业类课程能体现系统设计和实现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完善;人文社科类通识教育满足标准要求。

6.师资队伍

本专业教师结构合理,数量满足教学要求,兼职教师主要承担实践类及结构设计、施工类课程的教学。具有博士学历教师占比91%,教师师资队伍满足教学要求。结合上海市本科教学激励计划,除教学时间外,全体教师均执行坐班答疑与住宿辅导,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指导。学校与学院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明确教学行为的各项责任。

7.支持条件

教室、实验室、实践基地、计算机、网络、图书资源及经费等满足教学需要,具有良好的管理、维护和更新机制,各类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学校和学院出台了多项政策和规章制度,有效支持教师队伍建设。各项基础设施能够满足学生生活、学习、实践和创新活动的需求。教学管理与服务规范,有效支持专业毕业要求的达成。